为了戒网瘾,年轻人开始反向控制算法

2024-12-06 05:18:02 268阅读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刻度(ID:znkedu),作者:李觐麟,编辑:李 季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。

世界首富马斯克既不玩《英雄联盟》,也不用TikTok。原因是他认为具有快节奏和竞技性的游戏容易使人沉迷,而以算法推荐内容的TikTok则像是AI正在探测他的大脑。

不是每个人都有马斯克的自制力,相反,我们大多数人正在被算法拿走大脑,被算法掌控生活。

你或许已经发现,打开抖音、小红书、知乎、快手、微博等社交平台,相似风格的内容总会反复出现,“晚学”“周学”“麦学”往往在突然间就成为全网热梗。

这一切源于平台算法的超强掌控力。算法掌控着平台上的每一名用户,操控人们的思维和生活,最终使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沦为相似的空白大脑,丧失独立思考能力。

究竟该如何摆脱算法的控制?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,就是最好的方式。

最近,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《关于开展“清朗·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计划整治“信息茧房”、大数据杀熟等行为。

与此同时,觉醒的年轻人也开始用反控算法的方式戒网瘾,新的解法悄悄出现了。

如何打破算法“暴政”?

“打破信息茧房,从关掉个性化推荐开始。”周竹轩关闭算法推荐之后,仿佛从平台手里“抢”回了自己的大脑,通勤路上不再只会麻木地划动手机,在家躺平的时候也重新拾回了阅读习惯。

“几乎所有平台的算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沉迷,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。你刷得越多,就越会感受到空虚,于是只能继续无止尽地刷下去。”摆脱算法的前两周时间里,周竹轩一度出现戒断反应,总想拿起手机填补碎片时间,但由于失去了算法的精准推送,看到的内容也无趣了不少,渐渐地丧失了兴趣。

为了戒网瘾,年轻人开始反向控制算法

图源:B站“心河摆渡”

手机成瘾,不分性别,不分年龄。但尽可能在算法时代里学会自处,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。

周竹轩反控算法,让手机变得不再有趣,从而逃离;吴晓反控算法,让手机变成学习工具,从而成长。两种方式没有对错之分,都是以个人实际需求出发的策略,也都是打开算法囚笼的钥匙。

与此同时,除了用户觉醒之外,针对算法开展的专项整治也正在进行中。

不久前,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了《关于开展“清朗·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“信息茧房”、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、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“杀熟”、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重点问题,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,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。

算法狂飙,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新贵,更让我们每一个人跌入“奶头乐”陷阱,但算法本质上只是工具,它的好坏,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。

还记得那句话吗?“不能主宰自己的人,就谈不上自由”。如果算法囚禁了你,那就靠自己夺回自由吧。

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创业邦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editor@cyzone.cn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mk体育-在线官网直播平台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目录[+]